發布時間:2025-06-20
瀏覽次數:9
工業水處理設備是指用于對工業用水(原水)進行凈化、軟化、除鹽、除菌、除垢、除氧、除油、除鐵錳等處理,以及對工業廢水進行處理以達到回用或排放標準的一系列設備、裝置和系統的總稱。它們是現代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配套設施,對保障生產安全、提高產品質量、節約水資源、降低運行成本和保護環境至關重要。
## 主要目的
1. 保障生產:提供符合特定生產工藝要求的水質(如鍋爐用水、冷卻水、工藝用水、產品用水),防止設備結垢、腐蝕、滋生微生物,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和產品質量。
2. 節約資源: 實現廢水回用,減少新鮮水取用量和廢水排放量,降低水費和水資源費。
3. 環境保護: 對工業廢水進行處理,使其達到國家或地方的排放標準,避免污染水體環境。
4. 降低成本:通過防止設備損壞、減少維修、節約用水和降低排污費,*終降低企業整體運營成本。
## 主要分類(按處理對象和流程)
1. 原水/給水預處理設備:
作用: 去除原水(地表水、地下水、自來水)中的懸浮物、膠體、泥沙、大顆粒雜質、部分有機物和余氯,為后續深度處理提供合格的進水。
常見設備:
格柵/篩網: 攔截大型漂浮物和懸浮物。
沉砂池: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(如砂粒)。
混凝/絮凝設備(反應池): 投加混凝劑/絮凝劑,使微小顆粒聚集成大絮體。
沉淀池/澄清池:利用重力沉降去除絮凝后的懸浮物。
砂濾器/多介質過濾器:利用石英砂、無煙煤、活性炭等多層濾料截留細小懸浮物、膠體。
活性炭過濾器:吸附去除有機物、余氯、色度、異味等。
軟化器(鈉離子交換器):去除水中鈣鎂離子(硬度),防止結垢。
精密過濾器/保安過濾器:作為反滲透等膜系統的*后一道屏障,去除極微小的顆粒(通常≤5μm)。
2. *心深度處理與脫鹽設備:
作用:進一步去除溶解性鹽類、離子、小分子有機物、微生物等,制備高純水、超純水或滿足特定工藝要求的脫鹽水。
常見設備:
反滲透系統: 利用半透膜在壓力驅動下,高效去除絕大部分溶解鹽、有機物、細菌、病毒等(脫鹽率通常>98%)。是制備純水/超純水的*心工藝。
電滲析器: 利用離子交換膜和直流電場作用選擇性地遷移離子,主要用于苦咸水脫鹽或特定離子分離。
離子交換系統: 利用離子交換樹脂的活性基團與水中的離子進行交換,深度去除特定離子(如復床、混床用于制備超純水)。常用于RO產水的精處理。
超濾系統:利用超濾膜(孔徑通常0.01-0.1μm)去除膠體、大分子有機物、細菌、部分病毒等,可作為RO的預處理或*立用于水質要求稍低的場合。
納濾系統:介于超濾和反滲透之間,能去除二價離子、小分子有機物和部分一價離子,常用于軟化、部分脫鹽和有機物去除。
電去離子系統:將離子交換樹脂填充在電滲析器的隔膜之間,在直流電場作用下實現連續再生和深度脫鹽,是制備超純水的先進技術(常替代混床)。
3. 后處理與消毒設備:
作用:對處理后的水進行殺菌消毒、調節pH值、穩定水質或去除溶解氧,以滿足*終用水點要求或防止管網二次污染。
常見設備:
紫外線殺菌器: 利用紫外線破壞微生物DNA/RNA結構,高效殺菌消毒,無化學殘留。
臭氧發生器: 臭氧是強氧化劑,用于殺菌消毒、脫色、除味、降解有機物。
化學加藥系統: 精確投加殺菌劑(如次氯酸鈉、二氧化氯)、阻垢劑、緩蝕劑、pH調節劑(酸/堿)等化學藥劑。
脫氧設備:熱力除氧器、真空除氧器或化學除氧(如亞硫酸鈉)去除溶解氧,防止鍋爐等設備腐蝕。
4. 工業廢水處理設備:
作用: 處理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,使其達到回用標準或排放標準。
常見設備(工藝多樣,組合復雜):
物理處理: 格柵、沉砂池、隔油池、氣浮設備(DAF/CAF)、過濾器等。
化學處理: 中和池、混凝/絮凝設備、化學氧化/還原設備(如芬頓、臭氧氧化)、電解設備等。
生物處理:活性污泥法(曝氣池、二沉池)、生物膜法(生物濾池、生物轉盤、MBR膜生物反應器)、厭氧生物處理(UASB, IC)等。
深度處理: 針對特定污染物,如膜分離(RO, NF, UF)、活性炭吸附、高級氧化(AOPs)、離子交換等。
污泥處理設備: 污泥濃縮池、污泥脫水機(板框壓濾機、帶式壓濾機、離心脫水機)、污泥干化設備等。
5. 循環水處理設備:
作用:維持冷卻水或工藝循環水系統的水質穩定,防止結垢、腐蝕和微生物滋生。
常見設備:
旁流過濾器: 持續過濾部分循環水,去除懸浮物。
化學加藥系統: 投加阻垢劑、緩蝕劑、殺菌滅藻劑。
自動排污裝置: 根據水質自動控制排污量。
冷卻塔:本身也是水處理的重要環節,通過蒸發散熱,但同時會濃縮污染物。
## 設備選擇的關鍵因素
原水水質: 水源類型(地表水、地下水、市政自來水、廢水)、污染物種類及濃度。
產水要求: *終用途(鍋爐補給水、工藝用水、產品用水、冷卻水、飲用水、排放水)對水質的具體指標要求(電導率、硬度、硅、TOC、微生物、pH、特定離子等)。
處理規模/水量: 設計流量(峰值流量、平均流量)。
運行成本:能耗、藥劑消耗、膜更換成本、維護費用、人工成本。
投資成本:設備購置費、安裝費、土建費。
占地面積:設備布置所需空間。
自動化程度: 是否需要PLC/SCADA控制系統實現自動運行、監控和報警。
可靠性與維護: 設備穩定性、維護頻率和難易度。
環保法規: 廢水排放標準、污泥處置要求等。
行業特殊性:不同工業領域(電力、化工、電子、制藥、食品飲料、紡織印染、造紙等)有其特定的水質需求和廢水特點。